在清朝康熙年间,名扬开封府的石璞就是这样一个人。石璞是位机敏而勤劳的犹太人后代。他来到河南省开封府北土街创办的“石子玉汴绸庄”,是一间自产自销的丝绸手工工场和零整批销店。他通过对市场的考察,发觉丝绸行业很有发展前途,从而决心在这方面开创自己的事业。善于心计和有远谋的他,在开创丝绸事业中并不急于求成,而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,待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打下基础后,才直接介入。
当他真正独立经营之时,就做到了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”,一炮打响,使自己的经营一往无前,击败各方面的竞争者。石璞的丝绸业务经营是从当丝织厂学徒开始的,当他立志创办“石子玉汴绸庄”之后,他不嫌弃当学徒的收入微薄,也不畏惧学徒工作的艰辛,到一间丝织厂去当学徒。在那里,他埋头工作,不怕苦和累,样样工作都争着去干。由于细心观察和注意学习,他每项工作都很快上手,干得非常出色。厂里有些人笑他是小黄牛,不明白他这么卖力当学徒所求的究竟是什么。石璞如此卖力工作,为的是能够熟悉织造丝绸的各种技术,掌握有关诀窍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的丝绸技艺迅速提高,老板很赏识他,很快把他当做技工使用。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活和几年技工生涯,石璞成为一位丝织行业的能工巧匠了。此时,时机已成熟,他找了个适当的理由,以自己前段积攒的一点积蓄和学习到的本领,创办了“石子玉汴绸庄”。开始之时,他的绸庄是间狭窄的小工厂,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,后大半截是工厂,其内是机房、剪裁、纺织、绣花、平熨等加工场地;前小截则是零售、批发专卖店。就是这么一个前店后厂的小绸庄,石璞自任老板,又是技师,并且还是推销员。
由于石璞织造丝绸的技艺超群,做出的产品倍受顾客欢迎。他织造的各色绫、绸、纱很快驰名各地,远销全国和海外。传说石璞曾经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。随着生意的兴旺,石璞的加工厂和绸庄逐步扩大,成为开封乃至中国数一数二的大绸庄。他生产的黄绫色光绚丽,质地细密,轻柔飘洒,成为驰名中外的名产。当时河南地方乃至全国的大吏和富豪常用这种黄绫上贡皇室,号称“贡绫”。石璞开创的汴绸庄由于经营得法,在他自己及其后裔的努力下,蓬勃发展,经历了九代清朝皇帝,直至民国年间,前后达200多年。留下了许多关于石璞和“石子玉汴绸庄”的传说故事,如《十二个金牛犊儿的故事》、《康熙私访汴绸庄》和《石子玉汴绸庄的好丝绸》等。
评论